空腹、餐后血糖监测哪个更重要?

2022-01-05

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糖友日常所有血糖监测中最重要的两个监测项目,也是糖友去医院复查时,医生最常问到的两个指标。很多糖友都不明白为什么要监测这两个血糖值,也有很多糖友问宋老师,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,到底哪个更重要呢?

首先,在这里非常明确地回答大家:这两个血糖值都重要!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(至少8-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,饮水除外)后,早餐前采的血所检测的血糖值。

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主食开始计时,直到2小时整采血所检测的血糖值。


一、空腹血糖的意义

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既是糖尿病的诊断指标,也是糖尿病的日常监测指标,它们对于评估病情、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。其中:

空腹血糖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,2020版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建议: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.4-7.0mmol/L,针对老年糖尿病友,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。

空腹血糖偏高的主要原因为:

1、前一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够;

2、前一天晚上进食过多、热量超标。

在排除以上情况,空腹血糖仍然偏高时,还应加强夜间血糖的监测,以判断是否有黎明现象苏木杰反应

空腹血糖代表人体的基础血糖水平,而餐后血糖代表的是人体的负荷血糖,反映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,即食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。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.0mmol/L以下。


二、餐后血糖的意义

许多糖友在日常生活中,觉得测餐后2小时血糖需要计算时间,测起来太麻烦,因此普遍重视空腹血糖,而忽视餐后血糖的监测,这是错误的行为,因为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在于:

1、评估饮食、用药等治疗方案是否合理;

2、及时发现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;

3、判断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;

4、预测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。

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长期大于11.1mmol/L,则容易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病、眼病、肾病等慢性并发症。

综上所述,餐后2小时血糖是非常有价值的监测指标。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,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达标,对于糖友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、防治慢性并发症、减少心血管事件致残致死率、延长寿命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
三、总结

一天当中,机体大约有1/3的时间处于空腹状态,其余2/3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。也就是说,除了早餐前的一小段时间里,我们的血糖基本都处于餐后血糖的状态下。餐后血糖与糖友的饮食、运动、用药、情绪等生活行为息息相关,通过监测餐后血糖,可以有效判断糖友的饮食结构、运动量、药物治疗等是否合理,餐后血糖偏高,糖友及医护人员可根据餐后血糖值来调整治疗方案,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。中国人的饮食文化,以米面为主,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普遍较高,餐后血糖更加容易升高。因此对于中国糖友,应该更加重视控制餐后血糖达标。


四、特别说明

最后再强调一下,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时还应该注意的事项。

关于空腹血糖

1、测量时间通常在清晨6:00-8:00,不要晚于上午9:00

2、采血前不吃早餐、不运动。

3、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糖友,测量前一天晚上正常用药,测量当天早晨先不使用药物,待测量完成之后再正常用药。

4、午餐和晚餐前空腹状态下测量的血糖不能作为空腹血糖,而是称作餐前血糖。

关于餐后2小时血糖:

1、注意从吃第一口主食开始计时,而不是一顿饭吃完才开始计时。

2、在用餐完毕到检测血糖前,不要再吃其他食物,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。

3、当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已获良好控制,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者,需要加强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。

临床上很多糖友的空腹血糖正常了,便自认为病情控制良好,从而忽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,这种行为很可能会令糖友错失防治早期慢性并发症的最佳时机。事实上,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两项监测都同样重要,它们可以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。只有当整体血糖都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时,才算是真正满意的血糖控制,才能真正减少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对糖友的危害,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。


分享